什么活动这么受欢迎?原来,2月12日,正月十六,院长单霁翔要开专题讲座——《故宫博物院的表情》。
当天,单霁翔以故宫的诚心、清心、安心、匠心、称心、开心、舒心、热心这8个“表情”为线索,对故宫近年来各项人性化改革措施展开讲述。讲座十分精彩,听者不时会心一笑,100多人站着听完整场讲座。
这场讲座也是“故宫讲坛”的第一百场。
自2012年9月8日起,故宫博物院推出公益性系列讲座活动——“故宫讲坛”。
4年多过去,这一讲坛累计举办讲座100场,涉及古代建筑、文物研究与鉴赏、明清历史、文物科技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领域。
■谁来讲?68位专家
据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主任闫宏斌介绍,共有68位专家学者登上过“故宫讲坛”的讲台。
68人中的67人都是“故宫人”。其中65位是现在故宫工作或从故宫退休的;两位是曾经的“故宫人”:一位是前副院长、清史专家朱诚如,一位是古建专家刘畅。
这些“故宫人”中,包括故宫9位正副院长:前任正副院长郑欣淼、朱诚如、李季、李文儒、晋宏逵和陈丽华,现任院长单霁翔、副院长宋纪蓉、任万平。
唯一外请的专家,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开玺,主要研究领域是晚清政治史。围绕清末传奇人物慈禧太后,他连讲4场,从教育、生活、政治等角度,为听众呈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方方面面。
闫宏斌说,“故宫讲坛”主讲人的年龄跨度达半个世纪。他们有年逾七旬的老专家:“30后”的青铜器专家杜迺松、古书画专家聂崇正;有正当年的专业学者,如古书画专家余辉、古陶瓷专家王光尧、藏传佛教专家罗文华;更有故宫博物院的后起之秀,“80后”的王中旭、陈杨。
百场“故宫讲坛”,谁登台次数最多?当属古器物部的古陶瓷专家吕成龙研究员,6次作为主讲,为听众们介绍了古陶瓷的发展历史和鉴定的基本要领以及汝窑、明代斗彩瓷器、清代珐琅彩瓷等专项瓷器知识。
“故宫讲坛”最有号召力的主讲人,当然是院长单霁翔。古书画专家金运昌的讲座也特别受欢迎。
■讲什么?故宫藏品
观众对故宫藏品十分感兴趣。
这100期“故宫讲坛”,涉及藏品种类十分丰富,如古代玉器、瓷器、青铜器、宫廷医药文物、清宫钟表、古代书画、紫砂器、珐琅器、碑帖、古代成扇、文房、明清家具、宗教文物、雕塑、古代善本、织绣等。
闫宏斌认为,“故宫讲坛”的内容,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故宫收藏的多元性、故宫历史沿革的复杂性和宫廷历史的趣味性。
他介绍说,涉及建筑方面的讲座,有介绍紫禁城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营缮和历史的,也有介绍建筑局部的窗户、天花和彩画的,还有介绍传统技艺的。宫廷历史方面的讲座,也是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比如郑和下西洋、《顺治遗诏》,清朝皇帝过年、一日生活和大婚等。
讲坛还与时俱进地推广和解读故宫热门展览。2014年《石渠宝笈》展期间,故宫书画部专家为观众举办了3场讲座。2015年慈宁宫雕塑馆和2016年午门中印雕塑特展开幕后,展览主创人员借助故宫讲坛,为观众介绍了展览涉及的知识和亮点,成为炙手可热的参观指南。
日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和大电影引起强烈反响。与纪录片和电影上映同期,影片里那些受公众追捧的“明星”都成了“故宫讲坛”的座上客——杨泽华、屈峰、闵俊嵘、孔艳菊、陈杨都曾受邀为观众作过普及性讲座。
■谁来听?各界人士
北京市民裴红是名护士,堪称“故宫讲坛”的铁粉。2月12日,她作为听众代表发言。
她说,几年前,在一次看展览时知道了“故宫讲坛”。从那时起,每次报名时我都早早设置闹钟,生怕错过。仅去年,她就听了17次讲坛,只要报名,从不缺席。
“听同事们说,讲坛有一群忠实粉丝来自‘课友团’,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一起去听课的好朋友团体,每次结伴而来。”闫宏斌说。
“故宫讲坛”的听众,分布在各个年龄段、专业和背景。最年长的60多岁,年轻的不到20岁,有的是七八岁儿童。他们中有冒着倾盆大雨来的,有一家老小全体出动的,也有拉着行李箱出门赶火车的。很多人把听“故宫讲坛”讲座当成一种生活日常,成为周末学习、休闲的固定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