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初见周益娟,你脑中会不自然地涌起陶渊明这样的诗句: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淡定从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从艺舞台上,挥洒举重若轻的能力。这大概就是江南女子的气度与情怀。在陶艺家周益娟的身上,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
周益娟,女,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行业协会会员,陶都宜兴优秀青年陶艺家,宜兴紫砂陶合格传承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全手工制壶辅导老师,培训学员全手工制壶200多人,用爱心、耐心助推初学紫砂技艺的大学生、转岗就业人员走上手工制陶、创业致富的道路。
1975年出生于宜兴丁山,1992年入宜兴市紫砂二厂,1994年起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元明先生,得其亲授指导;并得到师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先生的悉心指点。艺术风格秉承景舟一脉徐门一派,是当今紫砂中青年辈一线实力陶手。从事紫砂陶艺创作20多年,秉承质朴、谦和、纯真、敬业之心,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坚持不断学习、创新,通过清华大学人文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一年制的学习,作品艺术水平不断升华,无论全手工方器、圆器,还是偶作花器、筋紋器,作品给观者和藏家的印象是大方硬朗、细节精致、气韵生动、风格明显。在2016年有政府主办的“中国书画名家?陶艺家跨界交流活动”中,首批被中国紫砂原产地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遴选出来,参与首届跨界交流活动,与吴为山、唐辉、徐惠泉、姚新峰、吴泽全等书画名家合作,完成紫砂作品多件。作品《虎踞龙盘壶》2011年在“东方明珠全国工艺美术承传与创新”优秀作品评选中荣获金奖;作品《六方至钰提梁壶》荣获2014年宜兴市全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2015年《掇球壶》荣获“悲鸿杯”紫砂艺术大赛一等奖并被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永久收藏;2015年10月作品《八方提璧壶》获宜兴市首届“景舟杯”手工制陶大赛中级组金奖。近几年创新作品多件得到了紫砂资深藏家和评论家的高度赞誉!
掇只(书画:姚新峰,陶刻:周伯其)
近几年潜心研习紫砂光素器,能够广泛运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段,充分表现美学和工艺完满结合的部分,并努力使其作品符合功能合理、视觉美观和使用安全的实用原则。她对紫砂作品的造型、尺度、点线面等均有比较到位和精准的把握,能灵活运用到自己设计的作品中,使人感到自然亲切而富有传统意味。而在造型的形体变化及表面处理方面则配合了时代的审美和自然的元素,巧妙运用,有机结合,形成别具一格的装饰效果。故作品多从形、神、气、韵、精、功等方面追求审美效果和艺术高度。以传统艺术为基础,现代美学理论为支撑,从生活中找灵感,在实践中找突破,造型多变,工精型美,手作妙造,精益求精。
在我们眼里,工艺美术本科毕业的周益娟绝对不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但绝对是一个肯动脑筋并用心去做并力求展现紫砂作品手作精神的人。她清晰地知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她将中国紫砂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张正中大师的“培养技法是制壶基础,忘掉技法是创新开端”作为自己从艺的座右铭,以“赓续传统、承接文脉”为作品制作追求目标,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达到“形似神似、韵味丰足”的艺术境界。
虎踞龙盘(一)
观其近几年的作品特别是方器制作,她较好地处理了中国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她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异常清晰地知道:“传承”并不是简单的继承传统的成型工艺和传统造型,“创新”也并不是为了与时代和世界接轨而摒弃紫砂博大精深的传统,用不符合紫砂发展规律的思想来左右紫砂的发展是不可取的。真正的传承应该是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更要继承传统的工艺精神和手作特色,而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了解紫砂发展的内在规律后,结合当代多元的审美观念,努力用好紫砂材质和载体,凸显紫砂作品的文化品位、人文因子。
虎踞龙磐(二)
为人平淡朴实的周益娟,在已经走过的20多年的紫砂艺术之路上,用心、用情、用智慧赋予了紫砂作品淡雅古朴的气质和气韵生动的特性。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文气和灵性,是她一辈子的艺术追求和事业标高。我们祝愿她,紫砂之路越走越宽,要永不懈怠,不断学习,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追求、有境界的紫砂艺术家!(文/陶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