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藏语原意为“平坦、宽广”之意,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佛龛状平面图,其形式起源于早期传教布道时使用的挂轴图。唐卡常被译作“卷轴画”是根据唐卡有画轴(上端的藏语称“卡薪”,下端的称“止薪”)便于悬挂瞻仰,方便收藏携带的特点而言的。也有称作“布画”的。从特点和功能上讲,“卷轴画”较为确切,也更形象直观。
藏族传统上有三大绘画艺术流派,而噶玛噶孜主要在藏东地区流行,以甘孜德格八邦为中心的周围地区是重要的传承基地。噶玛噶孜在用笔和色调上吸收了内地工笔画的风格,在空间布局上采纳了印度画风,在总体格调上继承了“门孜”和“钦孜”画派,特别是“门孜”画派的传统,它兼容并蓄,特点突出:作品富丽明快,色彩奔放,呈现浪漫主义情调,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传统的唐卡不仅是艺术观赏品,更是信众修行必不可少的用具,它的宗教性要大于艺术性,也就是说其艺术形式是为它的宗教目的服务的。
唐卡中以反映佛教内容为题材的唐卡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二,弥足珍贵的缂丝唐卡、珍珠唐卡也多是礼佛用品,宗教类型的唐卡装裱较为讲究、精美,突出庄严和华贵的特点。大部分唐卡是佛教徒用来修学和体证佛法的一种图文解说教科书,它将复杂深奥的佛教哲理和修证方法通过简单的图形语言表达出来,是引导修学者体证密宗教义的工具,也有些唐卡是用于庄严佛堂、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