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了数百尊石刻佛教造像,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国内外,被评为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之后又被评为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青州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延续千余年的著名佛教寺院。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多数形体较大,包括北魏至北宋延续500年的石、玉、陶、铁、木和泥造像,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有佛、菩萨、弟子、罗汉、飞天、供养人等多种题材。造像有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为山东地区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贵的断代标本,也为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
本次展览进一步展现了龙兴寺窖藏发现时的原始状态,即在保存部分较为完好的造像的同时,还出土了数量难以统计的碎片。这些碎片是北周武帝灭佛的结果。但迟至12世纪前后,这些不同程度受到破坏的造像及碎片才被按照某种特定的仪式加以埋藏。数量惊人的碎片为何可以跨越数个世纪保存下来?原因是造像在佛教内部被看作佛陀的化身,而其碎片也被看作具有灵力的“舍利”,所以要倍加珍重地予以保存。有的佛教经典还指出,残破的佛教可以在国泰民安的时代重新聚合在一起。这类现象和观念反映了中国文化内部对于艺术品全然不同的一种理解,即佛教造像并不只是呈现为一种造型的、视觉的形式,而是具有其内在的生命力。
与以往在近代西方舶来的“雕塑”概念下看待这批造像不同,这次展览启发观众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出发,重新理解“雕塑”的意义,在解构旧有的“雕塑”概念的同时,又为建立现代艺术观念与形式同中国传统的链接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