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大型史诗话剧《蒋兆和》在重庆大剧院上演,这是中国首部以画家为题材的话剧,此剧讲述了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大师蒋兆和的艺术人生和其代表作《流民图》的创作始末。
《流民图》创作于1942年,是一幅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人物画卷,画卷中塑造了百位难民形象,真实再现了日军占领下的沦陷区的苦难。《流民图》的创作者蒋兆和是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极具变革思想的艺术家之一,话剧《蒋兆和》展现的就是蒋兆和创作《流民图》的坎坷经历。整部剧分为七幕,时长近两小时,主要讲述了蒋兆和萌生创作《流民图》的意图,到展出《流民图》历经的困难,以及《流民图》几度失踪又失而复得的故事。该剧的编剧及导演王鹏博告诉记者,《流民图》刻画了100位难民形象,有饥饿的农民、抱着死去女儿的母亲、在空袭中捂着耳朵的老人、受伤的工人以及大街上的弃婴等,这些形象都再现了日寇侵华的暴行。
(导演王鹏博)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创作的过程,就是画流民图的创作过程,它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他都是从生活当中找的那些有屈辱历史、屈辱经历的悲惨命运的那些模特们;再有一个就是说,这幅画从展出当天就被日本人给查禁了,就这幅画的命运,那么这幅画后来又到上海展出,又被日本人以种种借口给没收了,那么只有解放以后,找到这幅画以后,当然已经是剩下半卷了。那么通过这幅画的这个命运,也来反映这个艺术家的命运和咱们民族命运。
王鹏博告诉记者,在今年众多的抗战作品中,话剧《蒋兆和》没有去关注正面战场,而是塑造了以蒋兆和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关注民生、控诉战争的民族气节。
(导演王鹏博)
一个是大部分作品呢,反映的都是正面战场,我们这部作品呢,写的是沦陷区,就是北平沦陷区。那么蒋兆和在沦陷区,怎么跟日寇抗争,怎么来绘画出流民图来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侵华,来控诉这个对我们的迫害。另外就是,我们是通过一个艺术家的命运,别的可能是部队的命运、战士的命运,首长的命运这些部队的命运,我们这个是通过一个画家的命运,来反映当年的那个民族的屈辱的历史。
记者在演出现场采访了解到,很大一部分观众都是青年人,艺术学院的学生居多,他们告诉记者,蒋兆和创作的《流民图》以及他这样的民族气节和风骨深深震撼了他们。
(观众卢倩倩)
之前接触过蒋兆和,也看过蒋兆和的流民图,但是对他的背景、题材不是太了解,今天通过这个话剧演出以后,对蒋兆和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感觉蒋兆和不仅是一个画家,他也是一个战士,他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这个社会,很接地气,他反映了人民生活群众,这就得到了所有观众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