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热点,也像3月的天气一样多变,今日翡翠,明日沉香。在很多热点渐次粉墨登场后,福建寿山石依然受人追捧,不断地吸引一些房产和投资领域的老板进入,一时间,这山水恩物成了那些悠闲富家翁最知心的伙伴。
每一块寿山石都独一无二
谈起寿山石,那些爱石者都眼睛发光,语气激动。这到底是什么天赐恩物,承天地之造化,对于收藏者产生如此大的魅力?
福建省宝石协会寿山石鉴定大师陈燕峰为记者讲述了这神奇的石头的源流——寿山石俗称为叶蜡石,也是中国发现较早的工艺石材,主要用来雕作艺术品。因为产于福建省寿山村,于是顺理成章地被命名为“寿山石”。
寿山矿脉广阔而复杂,每个坑脉都有它的特性,往往也有它相邻坑脉彼此混合的同质性。但矿石中,总是精纯的偏少数,杂石占大部分。所以,选石要循古人所传授“印石六德:凝、结、细、腻、温、润”作为要件。“凝、结”表示灵气透出而结实,不坚不脆,不松不软,易保存。反观部分高山石,刀感松软,凝而不结,常需用油保养,则是美中不足。是故选石以“凝、结”为首要条件。
此外,寿山石又受到温度、湿度及时间的影响,产生不透明、半透明或全透明的不同彩石,古人也称之为石脑或石髓。由于受其成形的空间所限制,故而体积较小。虽说有取大不易之憾,但温润细腻的质地,却每每使人触目神驰,入手心荡,成为爱石者争相收藏的掌中珍玩。其硬度适中容易受刀的条件,也成了历来印人治印的最佳首选。
热爱家乡的陈先生认为,这一切皆拜福建的气候温和之赐,才有好山好水来孕育出迷人的寿山蜡石,真是得天独厚。
那些寄情寿山石的大师们
寿山石的问世,强化了文与艺的结合,进而提升篆刻水平,并赋予印石浓烈的文化气息。因此几百年来蔚为一股玩石热潮,吸引众多文人雅士及收藏家喜爱,成为文化上独特而耀眼的一环。
陈先生认为芙蓉石的细腻清雅,水坑冻石的凝结清澈,荔枝冻纹路清晰而艳丽,田坑石、都成坑石温润高贵,是其他蜡石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不过寿山石除了原石好料越来越缺失外,雕刻工艺也是决定其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随着收藏泡沫渐起,那些真正的大师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一些媚俗、粗制滥造的作品,作为寿山石的虔诚收藏者,他谈到这个话题显得有些沉重和痛心。
本来,艺术上寻寻蹊径,走走弯路,实属难以避免之事,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具体到寿山石雕上便值得商榷。寿山石是珍贵石料,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一块就少一块,以其作为艺术创作探索中的实验品,本已可惜。假如再将这种不成熟的探索仅为迎合市场而批量化制作,便不仅是可惜,而是浪费了。寿山石雕并非要墨守成规,创新是必要的,而且历史也证明了寿山石雕一直在发展创新,从未止步。但这种创新要建立在认识传统、了解传统、将材料特性与审美文化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做到以心役物,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真正爱石者,不宜只重视当作商品炒作为目的的精品,忽略了其他品级石的保存,甚至任意践踏,实有失玩石的真实意义。
在市场中,郭懋介、陈达、林文举等艺术家富有传统文人气息的雕刻作品受到收藏家的重点关注,收藏家也乐于在郭功森父子、石癫、石痴等艺术家的作品中体会古典美学的韵味,而像潘惊石这样有着扎实基本功的艺术家尝试以独特的技法表达自己对传统美学的解读,也得到很多藏家的喝彩。
或许这种由精致向雅致的转变在较短的周期内观察变化并不明显,不过这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艺术家来说,不仅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品质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同时这也是建立自我艺术理念、完善自身创作体系和风格的契机;对于收藏家来说,收藏或许不再单纯为了投资,而是逐渐转化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与附庸风雅无关,这是一种境界的提升。
富豪涌入半为投资,半为兴趣
收藏人张笑是一个钢材商人,他第一次与寿山石结下不解之缘,竟是在远离福州千里之外的风景名胜——武夷山,当他们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走下天游峰时,路边亭子里的精美寿山石雕吸引了他的眼球,美景加美石,真是美不胜收,一下便将四个银裹金汶洋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