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云展
图片集
1 / 5
“我就在这儿”毛旭辉个展
http://www.arthui.com/file/upload/201707/21/144253692746.png
《倒立的蓝色剪刀》 毛旭辉 100x180cm 1998年 油彩、画布
http://www.arthui.com/file/upload/201707/21/144255342746.png
《圭山·母亲和女儿》 毛旭辉 53x77cm 1987年 油彩、纸本
http://www.arthui.com/file/upload/201707/21/144257762746.png
《圭山三月》 毛旭辉 90x100cm 1986年 油彩、纤维板
http://www.arthui.com/file/upload/201707/21/144259732746.png
《黑色人体袜子》 毛旭辉 117x147cm 1990年 油彩、画布
http://www.arthui.com/file/upload/201707/21/144301652746.png
《红窟中的大家长图》 毛旭辉 120x150cm 1990年 油彩、画布
1
5
  • 2017-07-21—2017-09-24
  • 简介:《倒立的蓝色剪刀》 毛旭辉 100x180cm 1998年 油彩、画布

  展览机构:关渡美术馆
 
  展览地址:台北市北投区学园路一号
 
  策展人:冯博一王晓松
 
  参展人员:毛旭辉
 
  展览备注:学术研讨会:09/20(Wed.)|时代变迁中的图像自治─毛旭辉艺术研讨会
 
  助理策展人:张光华
 
  展览介绍
 
  毛旭辉,就在他所在的空间
 
  文:冯博一
 
毛旭辉作为“八五美术运动”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在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也许难以在类型化、符号化的趋同性里给予简单地界定和归类。如果说前卫艺术意味着对现存艺术系统的格格不入,那么毛旭辉当然添列其中,但这一定位却有些宽泛和空洞。倘若将中国的前卫指涉在“八五美术运动”以来,延续到后现代主义、文化全球化潮流,毛旭辉的艺术创作渐行渐远。与现代主义艺术相比,毛旭辉显得相当的人文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比较,他拒绝无意义的创作。他是一种内向的趋于自我的创作,拒绝复制形而下的生活图景。他说:“我的创作主要是反思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无论是采用象征还是隐喻的手法,这是我长期以来建立和遵守的艺术信念。我有作为艺术家的身份自觉,我首先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唯一的不同是我的生命历程中有艺术相伴。艺术作品可以承载一个人的全部存在感,艺术为我提供了一般人没有的非常有力量的生命表达方式。”(见张光华对毛旭辉访谈“艺术是生命之重”,2014年)。在我看来,毛旭辉的绘画艺术是一种返还到艺术创作之初,接近人与思想、与绘画语言,以及艺术与人生本源性的关系之中。他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境遇,以人、景、物的象征性,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人性隐秘复杂的存在状态,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期潜在的矛盾与冲突。作品针对性既源自于人的精神失衡和漂浮的无所归宿,又源自于人性的乖张、扭曲和变异。其中压缩着他的理性思考和表现主义意味,并适宜地融入到作品的精神层面,显示了他将画面中的关键性形象,同时赋予了内容和形式上丰富的视觉效果。以此,毛旭辉没有当下艺术圈里惯熟的风格样式,是一位不见容于现在流行“艺术”模式的艺术家。他一直坚守在他所在的空间之中。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9405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0370号
© 中国艺术会展网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