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成都双年展如何让城市保持活力
2023-07-31 16:38  66        点击分享(5)
   体育和艺术盛事是城市文化活力的强心剂,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作用在于反哺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刺激社会互动,为城市提供更优良的营商环境与城市景观,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与人口,加强居民和社群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城市的文化活力需要通过长效持久的艺术公共事件,为人们提供向内自省的时间,对身处环境的反思和质询,以及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这就是城市创新力的源泉,艺术也是从这个角度塑造特有的城市精神。
 
  上世纪90年代,我住在杜甫草堂附近,二环路以外放眼全是农田。那时成都最热闹的是足球,家里的第一台长虹彩电也是为了看四川全兴队比赛而买的,通过电视转播"雄起"的助威口号响彻全国,成为成都留给那个时代的关键词,至今仍然流淌在全国球迷的记忆里。斗转星移,之后的成都足球虽然经历了无人问津的岁月,可是当凤凰山球场的灯光被点亮,3万成都球迷"雄起"的助威声再次回荡在蓉城夜空,哪怕隔着手机屏幕,依然情绪激荡,在这同一时空,出生在这里的人们,新加入这里的人们,加深着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开始融入到这座城市的精神塑造。成都双年展对于成都民众来说,就是艺术领域的凤凰山,只不过相较于体育赛事,艺术对城市文化活力的激发则是一股更为绵长深沉的力量。
 
 
  唤醒成都关于艺术的文化记忆
 
  成都这座城市对艺术有种神秘的吸引力,1995年水的保护者艺术项目让行为和装置艺术第一次在成都街头出现,其实是艺术家的一次心血来潮,正如发起人贝特西·达蒙所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将艺术项目选址成都,实际情况是,本应选择西安,但我不喜欢墨守成规,所以我就选择成都。"而巧合的是艺术项目正赶上成都市政府着手于府南河清淤治理计划,才使艺术项目得以顺利报批实施。本土艺术家戴光郁、刘成英、曾循、朱罡、尹晓峰、何启超、杨建兰、杨青等人也积极参与项目,艺术家通过在城市街头的艺术实践,向社会呼吁着对水资源的保护,同时也得到媒体和城市管理者的支持,并最终促成了一段艺术与城市共生的佳话。可是艺术家们那时的热忱与在场,经不住时间长河的冲刷,当代艺术也在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中渐渐模糊,即使活水公园依旧充满着欢声笑语。

发表评论
0评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9405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0370号
© 中国艺术会展网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