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新疆广汇集团旗下的广汇美术馆近年来收入大批高价艺术品,每年在艺术品收藏方面的支出大约在1亿元,其中包括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2.668亿元刷新徐悲鸿作品拍卖纪录的《九州无事乐耕耘》。“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公益慈善行为、广告公关行为、合理避税等,这些都是刺激企业进军艺术品市场和大量购买收藏品的动机。”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执行总监马学东在收藏论坛上分析机构收藏热潮的背后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湖南电广传媒集团的艺术品投资操盘公司——中艺达晨2012年艺术品经营年营业收入约4.2亿元,利润约3.4亿,毛利率79.61%,占公司主营收入的10.38%;2013年上半年收入约2.5亿元,利润1.85亿,毛利率74.32%,利润率10.30%。此外,上海证大集团的喜玛拉雅美术馆、北京泰康人寿的泰康空间、中国民生银行的炎黄艺术馆等,都在以相似的方式进行艺术品投资,其中泰康人寿每年固定将收益的2%~5%投入到艺术品收藏领域。
对此,新艺经艺术研究员杜曦云在论坛上表示,机构收藏在市场中的主角地位凸显,有其特有的优势和价值。“第一是推动整个艺术品行业的发展,因为机构收藏涉及整个艺术生态方方面面,对市场的促进是非常全面的。第二,机构收藏与个人收藏最大的不同是机构往往会从学术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收藏作品,因而必然会推动艺术史的发展。”
同时,新疆广汇美术馆馆长包铭山也在论坛上指出,目前国内的机构收藏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有很多。首要的就是亟待加强专业化和制度化,“如果仅依靠机构负责人的喜好选择收藏什么类型的作品,或是仅凭借一两位专家帮助机构来建立收藏,这样的机制不能够保证建立起一个好的机构收藏。好的机构收藏,应该是基于美术史价值判断基础上形成的机构收藏价值观的体现。”包铭山认为,机构收藏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对艺术品投资做出判断。其次则是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性,起到美术馆本身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包铭山还呼吁政府降低艺术品进出口关税、加强企业美术馆的管理和政策扶持等。
《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白皮书》乐观预测,“企业美术馆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