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下午,“吴门艺术大师联盟”正式成立。苏州的制扇、刺绣、玉石雕刻等10多位民间工艺大师走到了一起。在这里,他们可以取长补短、互拓市场、定位发展方向。“联盟”把这些社会高端文化艺术人才“整合”在了一起,为姑苏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一种新的可能。
昨日,记者走访了其中的七位工艺大师,他们对传承文化的共识是既要做好艺术又要做好市场,这“两条腿”缺一不可。“艺术做得再好,市场不认可,发展就会遇到瓶颈。”谈及艺术与发展,玉石雕刻大师孙永用自己经历的事实给出了答案。多年前,他雕刻的玉石作品《生》和《病》就遭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局面。《生》灵感来自一个树根的空洞,根底被蛀空,孙永以此为主题,用玉石雕刻了树根,在蛀空处附上了一棵正在生长的新枝,寓意生命不息。作品《病》灵感来自中国足球贪腐案,孙永把玉石雕刻成了一只足球,球体千疮百孔,被“铁链”锁住,几颗“铜板”散落在球体周围,寓意腐败是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成因。可惜的是,这两件作品至今未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只能作为孙永自己的藏品收藏了。但是孙永的另一个玉雕作品《蚀》却以数以倍计的价格被藏家买走。《蚀》以《道德经》为题材,把玉石切片成竹简的形式并附上文字,寓意当代人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德。结果被一位神秘买家高价买走。孙永坦言,玉雕《蚀》的石材成本只有区区数百元,但却被高价买走的关键问题在于被市场所认可。
雕塑大师孙厚义是干将路《中国节》的作者,他的雕塑作品遍布苏州古城。“被城市认可就是被市场所认可。”孙厚义说,《中国节》使用了苏式园林中的花窗、月洞等传统元素,结合红色的中国节来向世界展示苏州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苏州不但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还有其它地方的文化元素在里面。现在,他的“太湖窑”陶瓷艺术中心,着重挖掘苏州文化蕴含,将苏州的昆曲、园林、太湖元素等融入“太湖窑”陶瓷作品的创作中,形成了苏州新的文化财产,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孙厚义认为不管是哪个门类的艺术家,必须把传统文化、地域人文、时代潮流三者结合,才能走得更长、更远。孙厚义说“联盟”的成立是姑苏区政府搭建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虽然大家做的艺术门类不同,但艺术是相通的,在这里,能获取到更多的市场信息,享受到更好的政府服务,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这样,艺术家就能更好地做好艺术,更好地开拓市场,最终也就能更好地传承文化。
在3日的“联盟”成立仪式上,“联盟”与市实小签约,今后,学生学习苏州传统艺术也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传承文化从娃娃抓起”落到了实处。对于“联盟”进校园,大师们都表示这是件好事情。革丝艺术大师陈文女士向记者透露,愿意学这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徒弟越来越难找。其中年轻人对这行感兴趣的几乎没有,这是个问题。如果真能把传统文化扎扎实实地落进校园,从小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代代相传,后继乏人一定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