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民国景泰蓝器皿为何价值也如此居高
2013-04-27 18:15  158        点击分享(13)
  民国时期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国家极其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这是日本用于调和景泰蓝原料的稳定剂也和日本的入侵传入中国,这一技术使成窑率获得了大大的提升,成本也相应的大大下降了。目前我们可以见到一些景泰蓝的底部有兰色的有如油漆的釉面,它是清末才出现的技术,民国时期景泰蓝的制作已经全部是民间作坊制作了,当时比较出名的就是老天利,然后还有德兴成、静远堂、志远堂等民间景泰蓝制作工厂。

1aer.jpg

民国时期的景泰蓝

  民国时期的景泰蓝的成本已经很接近普通铜制品的两倍左右了,在工艺上也由原本的四十多道工序降到二十多道工序左右。一些有蓝釉子的廉价景泰蓝也逐渐的开始成为生活用品,包装盒等常用品。一些景泰蓝收藏者经常将此类景泰蓝和画珐琅制品,在网上发布说自己的藏品有多高档,其实此类景泰蓝在当时应用之广泛也说明了它的廉价。它的工艺价值与早期的景泰蓝制品的价值相比有如象牙与日本料般的差距。

  但民国时期有些廉价的景泰蓝也有底部不施蓝釉的,有的还打印英文,这些是中档的外销景泰蓝工艺品,基本上也不镏金,或是简单的电镀金。民国的景泰蓝大多数是普通生活用品,广泛的实用品使景泰蓝从贵族沦为平民阶级。除了少量的特制品种以外,景泰蓝在民国时期基本脱离艺术品的行列,成为了装饰的配角。

  整体来说民国时期景泰蓝到了景泰蓝的发展中的一个真正的低谷状态。

征集热线:13817735240(龚 总)


发表评论
0评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9405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0370号
© 中国艺术会展网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