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云展
图片集
1 / 4
“笔墨时代”全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
http://www.arthui.com/file/upload/201701/05/113648172746.png
《残局》 吴绪经 67x67cm 2016年 纸本
http://www.arthui.com/file/upload/201701/05/113656562746.png
《残局》 叶瑞坤 33x33cm 2016年 纸本
http://www.arthui.com/file/upload/201701/05/113704992746.png
《草原阳光》 梁时民 49x79cm 2011年 纸本
http://www.arthui.com/file/upload/201701/05/113712502746.png
《杜鹃双禽》 郭汝愚 77x46cm 2014年 纸本
1
4
  • 2017-01-06—2017-01-12
  • 简介:《残局》 吴绪经 67x67cm 2016年 纸本

   展览时间:2017-01-06-2017-01-12
 
  开幕时间:2017-01-0614:00
 
  展览城市:四川-成都
 
  展览地点:诗婢家画院
 
  策展人:赵文溱
 
  主办单位: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单位:成都诗婢家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协办单位:成都诗婢家画院、成都诗婢家美术馆
 
  参展人员:省外:李阳、范华、姜怡翔、乔宜男、陈子林、李云集、陈永康、顾杨、陆山、徐鸣远、左志刚、贾平西、上官超英、贾宝珉
 
  省内:陈承基、蔡寅坤、戴卫、郭汝愚、刘朴、李金远、梁时民、刘德扬、彭先诚、邱笑秋、钱磊、吴绪经、薛磊、叶瑞琨
 
  展览备注:研讨会时间:2017年1月6日  16:00
 
  讲座时间:2017年1月7日  10:30
 
  主讲人:刘德扬
 
  讲座主题:<悦目赏心-中国书画欣赏>
 
  媒体支持:成都商报、雅昌艺术网、六九艺术网、九九艺术网、华夏艺术网、四川艺术网
 
  展览介绍
 
  笔墨时代——全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
 
  笔墨时代,一个被赋予神采的词汇,既有传统元素,也有现代意识。将其作为此次展览的名字,主旨一下子便分明。
 
  笔墨,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原动力,失了笔墨,作品便失了骨骼。时代性,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真情感,失了时代性,作品便失了心跳。因此,“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书画艺术永恒的主题,也是此次参展艺术家共同放不下的课题。这次展览以笔墨时代作为主题,正是要表现中国书画艺术在全国各地的健康发展,为各地之间的书画艺术交流搭建平台,打破艺术区域性的范畴。
 
  本次笔墨时代全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聚集了成都、陕西、广州、江苏、山东、贵阳共计28位书画名家。他们来自不同的艺术圈,一边是成都画界的顶尖力量,著名艺术家——邱笑秋、彭先诚、戴卫、吴绪经、刘朴、梁时民等,其成熟的风格与市场认可度,从不亦步亦趋,锤炼出各自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或静远澄澈,或古意幽深,或恬淡简约,以学术为本,令人耳目一新。
 
  另一边则是美院教授,创作上也卓有建树的代表人物——李阳、范华、姜怡翔、乔宜男、陈子林、李云集等。这些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卓尔不群、风格不同的美院教授,对传统和现代结合探求中有着不同的个性分化,体现了绘画的品味和绘画本体境界的共性。
 
  可以说,这28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别代表了成都、陕西等地书画艺术创作的较高成就。他们的联袂,奠定了此次展览的品质与格调。而且参展画家来自不同地区,绘画风格迥异,却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艺术格局。又带着一致的文化使命,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治环境中,看到了时代的新气息,看到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看到了日新月异的艺术趋势。
 
  如果说笔墨时代是这次展览的主旨,是连接28位艺术家那72幅作品的一道明线,那么,此展还潜伏着一条暗线,就是着力张扬“和而不同”的艺术思想。
 
  “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说的是在大道相同的前提下要具有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不人云亦云的精神。正是这道暗线,构成了展览的起伏跌宕和丰富多彩。
 
  参展的各地艺术家,有许多相“和”之处,他们均受到过纯正的传统美术教育,均有着相当高的审美造诣和艺术成就。他们中有院长、教授、专业画家,他们不约而同并身体力行地完成着中国书画艺术“承”与“传”的任务。他们同样恩泽于中华文化的滋养,却在同一条根上开出了不同的花、结出了不同的果,创造性地拉开了彼此之间艺术风格的距离。
 
  将七十件作品逐幅看过去,可以看到书画文脉上的联系,也可以看到书画者独立的思想——“和而不同”的思想。更有意味是,这个“不同”并非止于一个层面,而是以三种形态互相审视:一是相异的地域文化风俗和文艺思想导致的各地艺术家艺术旨趣的不同;二是各位艺术家之间文化素养与审美差异所形成的审美取向的不同;三是艺术家自身随着审美视野与笔墨功力的发展,所导致的创作风格的变化。这三个层面的“不同”,从个体到群体到地域,成就了这次展览的立体与生气。
 
  本次展览将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时空转换中文脉的传承和各自的艺术探索,全面梳理和展示全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的整体实力。在传统中创新,将是此次展览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此次展览还将让观众感受到这种传统正在以丰富的姿态被继续发扬。他们毫不避讳当下时代因素的影响,可是在他们的创作中,传统始终是一种本体,一个立足点。无论这些画家怀着怎样强烈的创新愿望,怎样追求变法,画面中释放出怎样的视觉冲击力,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传统绘画气质。他们用地道的中国画,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品格、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情趣,并使其薪火相传。他们的传承和创新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中国艺术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说明,现当代中国画继续发展、众望所归的生机不在别处,而在其固有的传统之中。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9405号-7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0370号
© 中国艺术会展网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