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7年10月28日,16:00,星期六
策展人:富源、胡斌
何香凝美术馆一直关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以积极主动的方式介入当代青年艺术的发生与展览现场。这次非常荣幸邀请到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胡斌和独立策展人富源联合策划名为“时间的狂喜:重塑认知的媒介”的当代艺术展览。他们都是现今十分活跃的策展人,在这个展览里,两位策展人以各自的视角,提出对当下年轻艺术家的实践的观点与看法,邀请了十一位(组)年轻艺术家参加该展览,并针对主题委任一组表演装置作品。参展的艺术家均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大都拥有良好的海外教育背景,他们频繁在世界各地进行艺术实践与参加展览,呈现出中国新一代年轻艺术家的独特面貌。
“年轻”常常与科技相联系,同时又指向未来。这次展览中出现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回应了“时间、科技与艺术”之间复杂的关系。詹姆逊曾经就后现代语境中科技和再现问题提出今天的艺术是再生产性的艺术,与此同时,这种晚期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创作机制也为我们带来了审美挑战。世界是怎样被技术再现的?再现的世界又是如何重构我们观看与思考方式的?相应的,当现代主义的判断标准不再适用于今天的媒介环境时,如何阅读识别作品中支离破碎的信息、基于界面生产的平滑内容?而现实中,生活本身逐渐沦为商品化形象的模仿和复制,事件的历史性的消解,以及观众对纯粹语言快感追求的现实时,如何反思引起这些变化的来自科技的技术变革?
在此,重新引入时间的概念具有了一种政治性的必要。时间的物质形式和感知形式在展览中得到相应的关注。于时间之中,人却不再是消息的起点,而是成为接收者,有时是指示,有时是代码,有时支持消息的媒介,有时成为是信息本身。这种时间观重新界定了人的可塑性——一种建立识别和沟通的机制,如同马丁·海德格尔所描述的“狂喜”(ecstasy),一个包含了未来、过去和现在多重时间的时刻,从而显现事物的“真实的存在”(authenticpresent)。在全球化促进下不断加速的时空关系中,我们如何认识时间的抵抗形式,尤其在中国社会速度至上的后现代现实中,如何深入思考技术带来的问题从而建立个体的判断和抵抗力?“时间的狂喜”希冀成为一个批判性的起点。
展览期间,我们将围绕展览的主题,面向社会人士举办三场公共教育活动,相关活动信息将在此后陆续发布,敬请留意何香凝美术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展位费用
-
展品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