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会展门户 — 参展、参会一站通

“禅心绣悦”邹英姿刺绣艺术展

截止当前:已有2778人预约该展会

到计时 0
发布展会 参展报名 免费申请门票 资源合作 策划执行 展位设计

      展览时间:2017-04-18-2017-05-03
     
      展览城市:江苏-南京
     
      展览地点:江苏省工艺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苏州高新区管委会、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馆
     
      承办单位:江苏省工艺美术馆、爱涛文化艺术中心
     
      参展人员:邹英姿
     
      展览备注:支持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协会
     
      展览介绍
     
      邹英姿,出生于江苏苏州镇湖。中国工美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首届中国青年刺绣艺术家;全国青年优秀青年民间文艺人才;苏州市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苏州民间工艺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苏州市政协委员。
     
      六岁开始随母亲学习刺绣技艺,并潜心研修画理,终得中国刺绣艺术的精髓。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融绘画、摄影艺术于作品中,博采众长,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刺绣艺术风格。多次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师评奖中获得奖项。
     
      凭着自己对刺绣艺术的独特的领悟与诠释将传统的刺绣工艺不断推新,尤其在刺绣艺术题材的原创和针法的创造及创新方面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2008年,发明创造了“邹氏滴滴针法”,成为中国刺绣技法创造发明专利证书第一人。
     
      2005年,作为中国苏州刺绣艺术家参加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并现场演示,展出大型苏绣作品《古月清风》。2013年3月英国伦敦大学美术馆进行为期一星期的苏绣刺绣展览,原创苏绣作品《缠绕》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2014年5月至2015年,受委托为苏州市人民政府设计制作了赠2015年世界乒乓球联合会暨2015年第五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礼品,双面异色、异形双面绣台屏《美丽苏州拥抱世界》。赠送给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收藏。2016年,捐赠刺绣作品“敦煌胡旋舞”——苏州市姑苏区爱心扶贫义拍活动慈善拍品。
     
      序言1
     
      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邹英姿印象
     
      大凡要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一是天赋,二是心诚,三是勤奋,三者缺一不可,古往今来莫不如此。邹英姿就是属于三者兼备的人。
     
      比邻太湖的苏州镇湖是个著名的鱼米之乡,温水柔山,风景如画。使它名声远扬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女子大都会刺绣。在旧时,闲暇的时候她们都会拿起绣绷做上几针,在她们灵巧的指下,花鸟鱼虫、小狗猫咪无不栩栩如生,十分惹人喜爱。这些绣品除了用来装饰自家以外,还能拿到镇上换几个零花钱补贴家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党的惠民政策,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绣娘们手中的银针不但拉动了经济的发展,给她们带来了越加富足美满的生活,一些优秀的作品,有的选进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和大英博物馆,有的还成了国礼,被送给外国元首和政要,为国争光。
     
      邹英姿的母亲就是这些绣娘中的一位,她出道早,技艺精,在当地颇有名气。受其影响,英姿从小就开始学习刺绣,天资聪慧的她不仅上手快,而且悟性好,在母亲的指导下,她绣艺日进,很快就掌握了苏绣的基本针法并绣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
     
      我认识她是从苏州大学调到工艺美院工作之后,记得在一次学院组织的工艺美术培训班上,当介绍到她是省名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时,着实让我感到惊讶,因为这两项荣誉的评审标准都很高,只有30多岁的她能够有如此之荣誉,实在是不容易。之后我就一直比较关注她。随着接触的增多,我发现英姿年纪轻轻就有小成就并不是偶然的,她有三爱,一是爱学习,只要哪里有好的讲座和培训班,不管路程多远她都会去。二是爱思考,凡事都要刨根问底,弄清来龙去脉,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三是爱探索,在艺术上一直不满足于现状,喜欢作新的尝试,渴望有新的突破。我想正是因为有这三个爱,促成了她在苏绣艺术道路上的不断进步。自2010年评上省大师之后,她就一直试图在针法上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认真学习优秀传统技艺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英姿发明了滴滴绣针法,并申报了专利。这种点状的针法尤其适合表现斑驳古朴的感觉,起先她用来表现素描和秦砖汉瓦的拓片,后来她又以滴滴绣针法为主,并结合其他针法去表现永乐宫壁画、敦煌经卷、唐代碑拓和古代佛造像,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也逐渐形成了明显的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去年上半年,我国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设计家、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常沙娜先生在国博看了她的几幅敦煌题材刺绣作品后,激动不已地连声说道:“太好了!”常先生的夸奖给了她极大的鼓励。之后她又作了一系列的创新尝试,为了拓展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在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推荐下,她还去了中央美院学习,回来后又绣出了反映姑苏水乡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尺幅不大,有雨中的柳枝、檐下的雀儿、积雪的梅朵、雾里的芦花……并配以她自己设计的、灵感来自江南建筑外形的镜框,极有情调,美轮美奂,令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在紫金文创大赛中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
     
      在英姿的刺绣生涯中还有一件事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2015年夏天她应邀为马来西亚前国王、登嘉楼州苏丹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及夫人端姑查希拉53岁生日绣制夫妻肖像,这段时间她与她的团队可谓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维妙维肖的肖像让国王与王后非常满意,为此国王夫妇还专门邀请邹英姿去马来西亚作客,出席登嘉楼州苏丹的生日庆典。半年之后,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访问中国,亲自携夫人、王子与公主增加了访问行程,专程去英姿位于镇湖的工作室看望她。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个艺术家要成功是不容易的,除了天赋和勤奋之外,还要心诚,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因为纷繁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诱惑,稍一分心即会走偏。英姿学佛,并且十分虔诚,这也许是让她心灵得以宁静的最好方式。她经常去朝拜,国内的佛教圣地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为此她也绣了许多佛像作品,今年夏天她按照有关图书照片临摹了一幅唐代刺绣佛像,为了更加忠实、“原汁原味”地再现对象,不懂英文的她居然孤身一人背起行囊,远涉重洋去大洋彼岸洛杉矶的美国盖蒂博物馆研究原作。
     
      为了所热爱的刺绣艺术,为了作品的“语不惊人誓不休”,英姿确实作了许多的牺牲,放弃了许多本该收获的东西,如挣钱的机会和安逸的生活。她经常说自己太累了,像个苦行僧,但她却又从来没有停下过。因为她爱刺绣胜过生命,愿意为其呕心沥血,在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艺术求索中经受痛苦享受快乐。
     
      古人云“舍得”,意为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涅槃经》曰:“种瓜得瓜,种李得李”,所有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果不其然,在去年底进行的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大师评审中,英姿又以三个系列有特色、有分量的刺绣作品金榜题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英姿的心里有一座艺术的圣山,圣洁而崇高,闪烁着五彩的光芒。虔诚的她正在用心智和韶华绣成的作品铺就登顶的通道,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峰顶前行。
     
      是为序。
     
      廖军2017年1月1日于姑苏枕河小筑
     
      (作者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委员)
     
      序言2
     
      镇湖是我国著名的苏绣之乡,这里的绣娘用一根根细细的丝线,绣出了一幅幅锦绣华章,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把刺绣拉进了艺术的殿堂。
     
      镇湖有影响力的绣娘中,邹英姿是一位佼佼者。她年轻、开朗、好学,勤于思而敏于行。英姿六岁拿针随母学绣,出道较早,获奖颇丰,多件作品被国际知名博物馆收藏,不到四十就具有了行业里的正高职称和省大师称号。但每次见到她时都会发现她有新的动向:去美院学习,去敦煌游历,去景德镇做陶艺……她永远没有满足,总是在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一直在“折腾”。
     
      英姿生于镇湖,这里“家家架绣绷,人人飞针巧”,是传统的刺绣之乡,刺绣在这里不只是一种行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状态,是一种赖以养家的生活技能。英姿的外婆和母亲都是刺绣高手;与镇湖的其他姑娘一样,她从小对刺绣耳濡目染,不经意间就跟随长辈习得了一手好女红。一次,在县里小学生刺绣比赛上,她绣了一幅自创的梅花图,结果获得了金奖。这次获奖对她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唤醒了她身上“不安分”的艺术细胞,一颗刺绣新星的种子由此生根发芽。
     
      民间有谚:“三岁看老”,儿时的经历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英姿从小家境殷实,刺绣在她眼中,并不单单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追求梦想的途径。中学毕业后,邹英姿在母亲的安排下,在全国各大城市做刺绣表演,为刺绣工厂做推广。不过她很快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因为绣来绣去,用的都是老套路,绣的都是老题材。为此她还闹过小脾气,丢下绣框,干过其它行当。不过当她发现无法割舍自己衷爱的刺绣艺术,再回到刺绣行业时,自然也就多了一份淡定和沉稳。一方面,她暗下决心,要改革刺绣;另一方面,她来到苏州城里,脚踏实地,悉心求教于名家大师。英姿是幸运的,她得到了刺绣名家王祖识先生的悉心指点。在学艺的第一天,王老师什么也没说,给了一个旧棚架就让她绣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如此高难度的题材让小邹“满头大汗”,似乎第一次感受到了刺绣的挑战。
     
      在英姿看来,只有具有挑战性的手艺才是真正的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守护神”马塞·杜尚(MarcelDuchamp,1887-1968)曾经说过,艺术的根本就是“做”。这样的观念被认为与东方的禅宗精神颇为相通。“禅”一词来自梵语Dhyāna,本来的意思大约指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情。刺绣这种手艺,如果在做的过程中没有乐趣,显然是件苦差事,因为它实在太费功夫。但自从英姿正式拜师学艺以来,她完全钻了进去,从早做到晚,用她自己的话说,常常是从“鸟叫做到鬼叫”。由于有了精神的愉悦,身体的辛劳和困苦似乎烟消云散。
     
      在英姿的词典里,“艺术”是一个动词,动手而且用心。如今人们常把“创新”挂在嘴边,岂不知创新绝不是叫出来,首先是要缘自于心灵的充实。有了体验,有了真情实感,自然才会有所创新。刺绣就其本义,并非绘画的附属品,中国传统文化中,“绣”与“绘”乃是并行的。绘画用笔墨丹青,有绘画的技法;刺绣用针线,也有自己的技法。英姿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实践,创造出了“滴滴针”技法。这种针法采用点状丝线,犹如绘画中点彩,擅长表现渐变的效果,宜于拓宽刺绣的题材与色彩。据说这是从她母亲纳鞋底的针法中获得的灵感,“滴滴”之名也有对母亲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寓意。
     
      为了弥补自己文化上的不足,英姿不断的进修学习,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研修课堂上都有她求知的身影。名师们的悉心指导,系统的专业学习,让她获益良多。
     
      英姿对绘画非常有兴趣,时常拿着铅笔、炭笔勾稿子;扛起画架到田野学习油画写生;她还喜欢摆弄相机,摄影也是她的一大爱好。英姿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只要能打动她的东西,她就希望通过自己手中的针线把这份感动传达给观众。作为一名绣娘,英姿绣了不少别人喜闻乐见的东西,但她自己偏爱的,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有一次,她为了创作一件川剧题材的作品,专程去四川看了川剧表演,一次还不够,因为她觉得没有看到正宗的,之后又去了一次。英姿做刺绣前最爱做的,就是与她的创作题材进行一番零距离的接触。近些年来,英姿常常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去往博物馆的路上。青铜器、画像砖、竹简、古卷、石窟壁画和雕塑,这些中国美术史的主角,也成了她创作题材的主角。前不久,英姿在敦煌得知,当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从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中,有一件迄今所知最大尺幅的中国古代刺绣《凉州瑞像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但不对外公开展出。她给大英博物馆写信,申请观摩此绣像。第一次申请被拒绝就第二次申请。当大英博物馆回复她,此件作品将于其他敦煌艺术品一道在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特别展出时,她就飞赴美国,终于得以一见真容。连续三天,她在博物馆里面对这幅作品细细的观摩和学习,做了许多的笔记。这件《凉州瑞像图》高2.41米,宽1.6米,年代约在初唐晚期,题材与当时流行的佛像笔画和雕塑相仿。其所用针法与当今流行的大不相同,这着实触动了英姿好奇的神经,她回国后随即进行了大量的仿制和创作方面的刺绣实验。英姿不懂英语,却靠着一股对刺绣的热情,做了许多学者都没能做好的工作。
     
      古代的作品之所以让英姿着迷,是因为那时的工匠有着一份质朴和认真。每个时代的工匠为了谋生,得创造别人感到快乐的事物,但在艺术必须包含比娱乐更多的东西,才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凉州瑞像图》也许并不像当代刺绣那样精细,却饱含一种虔诚感,而这正是英姿与古代工匠产生共鸣的地方。端坐的姿态、安详的眼神,既是佛或菩萨的形象,也绣出了英姿自己的心境。英姿说:“人生如绣,绣如我心”,刺绣对她来说,既是谋生的手艺,又不吝为一种修行。能将职业与事业相融的人是幸福的,英姿已做到了这点。
     
      这些年,好的时代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绣娘,但就当下来说,镇湖苏绣的发展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如原创问题、市场运作问题、展示形式问题,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绣娘本身如何再提高的问题,如何真正完成由一个刺绣艺人向刺绣艺术家的蜕变,这是需要有凤凰涅槃精神的。在镇湖诸多的绣娘中,邹英姿的刺绣艺术正在破茧成蝶。
     
      董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艺术学博士
     
      后记
     
      我和刺绣
     
      在我们苏州的方言里,做刺绣就是做生活,刺绣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刺绣,我们的心里有着深深的热爱和由衷的感恩。我的家乡苏州镇湖是苏绣之乡,我们邹家祖辈生活在镇湖,刺绣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技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刺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依靠和傍身的手艺。和很多绣娘一样,我从六岁起就随母亲学习传统技艺,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传统刺绣的各种针法和表现手段。之后,有幸得拜苏绣知名老艺人王祖识大师为师。老师的教诲:“乐观向上,博采众长,集古立家,绣品就是人品。”时时激励我探索前进。
     
      从宋代起,苏绣就以生动逼真的质感、玲珑活泼的姿态、精美细致的绣工而驰名于世。清末到现代,更有沈寿、杨守玉、任嘒闲、顾文霞、朱凤等许许多多的前辈大师像高山一样矗立在我们的前面。
     
      作为一项古老的技艺,千百年来,我们在学习,我们在追赶,我们在爬山,我们想知道大山的那一面又是什么?数十年的磨练,我们掌握了很多古老的技艺,也有过许多自己的摸索,凭着自己多年的积累和对刺绣艺术的独特的领悟与诠释,在刺绣艺术题材的原创和针法的创造及创新方面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将传统的刺绣工艺不断推新,制作出了很多美好的作品,有过一些收获和感想。滴滴绣的技法创新,就是源自于这样的探索。
     
      滴滴绣源出于2008年的夏日的一个午后,我受一幅主题为眼睛的素描而感动,想用刺绣把她表现出来。在尝试了多种传统针法之后,都无法达不到想要的艺术效果。正在苦苦思索之际,儿时的一幕浮现在眼前:小时候,每当过年时,母亲都会给我们做一双千层纳底鞋,用的是传统的纳针法,针脚短而且细集,鞋踩在松松的泥土上,会留下一串串密密针脚印。我忽然想到,这种方法用于现代刺绣,由于针脚短,它避免了丝线本身对光敏感的折射度,也许可以解决刺绣作品光影变化不定的问题。于是我便试着把母亲纳鞋底的针法灵活改造运用到素描眼睛为题材的刺绣作品中,果然,取得预期艺术效果。我尝试用极短的针脚创作出一批不同以往的作品,用新的方法表现出不一样的质感和内心的情感。历经多年的积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刺绣艺术语言。
     
      滴滴绣绣法克服了传统技法的不足,大大拓宽了表现题材,该针法表现了剌绣画面中的点状离散的光影变化感,尤其适合表现素描、水墨、拓片、壁画、石刻、青铜器、彩塑,特别是碳粉素描画中碳粉颗粒的质感、水墨画中水雾状朦胧的质感、金石作品中的收笔处的拖痕以及各种刺绣画面的细部譬如人物动物的眼睛、毛发、树枝枝杆等。该针法能使刺绣作品更具有轻松柔和的通透感和光影变化的立体感,使刺绣作品更加细腻、更有灵气。
     
      苏绣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常表现为精致的、巧妙的创造性的制作作品,这也是中国刺绣的精到之处。在生活中,艺术家是通过美的理解,对生活作出概括和反映的,使生活中的美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挥。形成了独特的美,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多种风格特点,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刺绣作品的美并不完全取决于尺寸的大小和材料的贵贱,而在于独特的构思,辅以相应的技术条件,来达到物质材料本身所没有的或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我一直在想,能使自己留得内心一个幽静深思的耕耘之地,用艺术的语言和艺术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自己的心灵,融入自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用千针万线绣出智慧、理想和审美情感。以五彩丝线在梦幻和现实中间穿行,绣出一个深情的世界。
     
    邹英姿 
    联系人Ⅰ:孙女士 18911063779
    联系人Ⅱ:张先生 18911063772
    Email:arthzw@163.com
    联系方式
    联系人:江苏省工艺美术馆
    电话:

共12个查看更多

“透明的声音”
会议时间:2017-05-08
会议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博成路399号(临)
主办方:
“格物•有
会议时间:2017-05-04
会议地点:双桂坊52号
主办方:

展会概况:

“禅心绣悦”邹英姿刺绣艺术展
浏览次数:
★★★ 2778人次
举办日期:
2017-04-18
结束日期:
2017-05-03
举办展馆:
江苏省工艺美术馆
展会行业:
美术馆
展会标签:
观众多
展品分类:
暂无信息
  • 门票信息 : 暂无报价
  • 平台价格:¥暂无报价元/m2
  • 第七届中国画节之【朴元生活馆

  • 艺是网拍平台设计作品

  • 西泠拍卖戏曲舞台设计作品

展会点评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声明:本站展会信息均由会员发布,网站已尽严格审核义务,因办展过程的不可控性,部分展会可能会存在延期或取消举行的情况,请您参展前务必再次与组织方或展馆方核实,如私下参展遇纠纷,本平台不负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