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而立志迈步不惑行
——深圳画院三十年记
今年是深圳特区开创、建设、发展36周年,在新时期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版图的东南一隅,年轻的深圳画院也走过了三十年筚路蓝缕、砥兵砺伍的探索历程。
深圳画院成立于1986年,在二十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挺立当代中国变革前列的深圳特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产生了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正是新时期画院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历史积淀薄弱,被人称为“文化沙漠”的年轻城市建设文化,建设一个专业美术创作研究机构,深圳画院自觉承担了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和新兴城市文化建设的特殊的使命。
得益于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政府对画院建设的重视,深圳画院在九十年代规划、设计、建设了座落在青山环抱的银湖之畔的画院新址。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有展览厅、学术报告厅、专业图书馆、各类画室、摄影和版画工作室,还有为客座画家配置的画室及各项配套设施。这一现代化、专业化、多功能的设施,为画院开展创作、研究、展览、收藏和国内外美术交流,提供了优越的硬件条件。
在特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才观指引下,深圳画院形成了一支年轻的、多元的美术创作和理论队伍。我们率先提出和试行了客座画家的制度,历年来,已有包括欧、亚、非、北美、南美、港台和国内等23个国家37个地区的60多位艺术家参加了客座计划,创造了融汇中西的艺术成果,也保持了深圳画院与国际艺术的紧密沟通;近年,画院更实施了本土画家的签约制度,近30位在全国画坛取得成果和产生影响的深圳画家中之佼佼者签约画院。身处不同体制和单位的签约画家与驻院画家共同组成一支深圳专业美术的“国家队”。画院开展的众多创作、研究活动和重要的课题,以及在全国性重要展事中的优异成绩,都是由体制内外的艺术家共同完成的。驻院的专业人员,除了自身的创作研究工作,更多地承担了项目和课题的策划、组织工作。深圳画院正努力形成一种以养项目、养事业取代养人头的运作机制,一种开放的、多元兼容的学术环境和一支能进能出,长期保持活力的专业队伍。同时,也发挥了实现市民文化创造权利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作为站在新时期起跑线上的新兴城市的年轻画院,深圳画院审时度势,努力把握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脉搏,明确了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学术定位,提出了当代中国画革新的课题,持续不断地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活动。
九十年代初,这支年轻的、并不成熟的画家队伍开展了以“深圳画家画深圳”为题的深入生活和创作活动,产生了一批表现正在发生的改革开放时代风貌的作品。《人民日报》、《美术》杂志发表了这批新作,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著名专家、学者们的肯定,为当时的画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这项活动持续举办至今,积累了反映城市面貌的优秀作品。其中,表现建设中的深圳形象的水墨画《辉煌》,已成为再现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代表作,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描绘改革开放历史的百米长卷《画说深圳》还在全国美展获奖。画深圳的实践,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画和当代生活的关系的理论思考:中国画的创新应该走出形式、技巧的局限,直面观念的更新和创作母题的拓展。在此基础上,深圳画院大胆地提出了“城市山水画”这一中国画与时代同步的革新课题。全国二十几位著名山水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参与了我们主办的城市山水画研讨活动,评论了深圳画院画家们率先创作的城市山水画实验性作品,深入研讨了“城市山水”概念及山水画发展与现代都市化建设的关系,还在深圳这座新城进行了考察和写生。研讨活动之后,画家们都尝试了这一课题的创作,并与深圳画家们的作品一起举办了首次城市山水画展。十年后,城市山水画已成为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众多画家们共同求索的课题。年,中国美协在深圳双年展期间举办的“全国城市山水画展”,近千位画家的作品参选,展示了中国画创新的一项可喜成果。当代中国都市化的历史进程,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也使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生成的传统水墨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城市山水画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进而研究水墨与都市的关系,提出了“都市水墨”的概念,以期在用水墨画表现都市景观的同时,也表现都市人、都市的形态、情感和观念。“都市水墨”为水墨画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创作母题,而且正创造着新的水墨语言,构筑着水墨画的当代形态。国家画院和深圳画院正在共同筹建的都市水墨研究所,则将研究都市水墨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通过推动创作,及时进行理论阐释,有利于这一新兴画种的自觉完善,日臻成熟,以丰富中国画革新和当代转型的内涵和成果。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和“深圳水墨论坛”是深圳画院开展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重要载体。“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源于1988年“北京国际水墨画展”和1992年“深圳国际水墨画展”。1998年起确立为国家文化部批准立项、深圳市政府主办,由美术界专家顾问、美术专业机构承办、美术专业人士策划、组织、实施的常设性展事。2003年起又举办了“深圳水墨论坛”。28年以来共11届展览和相应的学术活动,有近千位中国和世界几十个国家、地区的策展人,画家、艺术史家和批评家参与。前期的展览提倡传统水墨画的创新和交流,侧重展现各种风格流派的高水准的作品,营造了海内外艺术家共聚一堂,切磋艺术、联络感情的氛围。经1998年第一届双年展的转型,2000年开始,明确以推进传统水墨画走进当代、走向世界为宗旨。以创作和学术共同探求水墨画在当今文化语境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空间,力求赋予这一传统艺术以新的观念,丰富其精神内涵,拓展其表现形式。在展事的策划、组织,展示诸方面也逐渐转换传统型美术展览的模式,构建现代艺术展览的形态。历届展览和论坛先后设立了“水墨与都市”、“都市水墨”、“设计水墨”、“笔墨在当代”、“笔墨传承”、“水墨空间”、“水墨·生活·趣味”、“青春墨语”、“新中国画与新水墨”、“鹏城墨韵”等创作主题和“二十世纪水墨画”,“国际视野中的中国艺术”,“水墨画与当代生活。水墨画与展示空间”等学术主题。画院还建立了网站,定期向海内外发布水墨画艺术的创作动态和研究信息,力求全方位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水墨画交流平台。今天,深圳双年展和论坛已经成长为国内外最重要的水墨艺术展事和学术活动。她始终把握了水墨画发展的脉搏。为推动水墨画的当代进程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致力于传统水墨画现代转型的同时,深圳画院还积极关注当代多种艺术融合发展的趋势,研究水墨绘画与设计艺术、建筑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关系。在双年展的课题中引进了设计,影像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还策划举办了“亚洲时间”、“黑极生像”、“冯纪中和方塔园”等运用新媒体进行的创作和展示活动。在艺术领域中努力实践了这个年轻的创新型城市“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精神。
在全力构建水墨画专业研究中心之时,画院把版画艺术作为第二专业重点。我们承担了在九十年代停刊的《中国版画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与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共同把改版后的年鉴办成了一本全面反映中国版画创作状况和成果,推出优秀版画家的专业刊物。并每年甄选优秀版画新作,举办《版画100》(版画年鉴精品展),并由画院收藏。画院的版画专业人员还积极参与了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建设工作。
作为政府主办的专业美术机构,使用纳税人的钱,深圳画院始终明确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我们的创作为城市提供了优质的文化产品;我们的艺术活动为城市打造了文化品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品格;我们举办了200多个公益性艺术展览,接待了海内外观众数万人次,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我们收藏的2000余件当代水墨画精品和当代版画作品,为城市积累了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积极承担政府有关美术专业的各项工作任务;画家下基层、下工厂、下部队、进学校,进社区为群众提供直接的文化服务,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输送了专业力量的支持。在城市文化建设的格局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画院发挥了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圳画院充分利用窗口城市的特点,十分重视和积极开展了对外美术交流。在打造双年展这个国际美术交流平台的同时,策划、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对外美术交流活动。近年来,画院举办了“超越现实——当代欧洲艺术大师作品展”、“英国奥斯特大学版画工作室30年展”、“加拿大诺瓦克版画工作室作品展”、“德国纽伦堡美术作品展”和众多国外艺术家的个展;与德国纽伦堡艺术院、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等专业美术机构开展了互换艺术家的计划;组织了“深圳画家画深圳”法国展、“城市山水画”德国展、深圳版画作品赴美国西雅图展。还应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德国、韩国和丹麦等国的美术馆举办了画院画家的个人画展,深圳艺术创新的成果登上了欧洲艺术主流的殿堂。画院还以地理之便,广泛开展了与港澳台美术界的交流,《水墨双城-深港水墨交流展》已成为深港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品牌。这些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并产生了“让世界了解深圳,让深圳走向世界”的积极作用。
深圳画院初创时期,市委领导指示说“深圳是全国的特区,深圳画院应该面向全国、服务全国”。三十年来,深圳画院一直把自身建设和发展作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组成部分和一块试验田。和深圳特区的各项事业一样,深圳画院的成长得益于全国美术界的关爱和扶持。吴作人、李可染先生曾为年轻的深圳画院题写院名,叶浅予、华君武、张汀、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沈柔坚、何海霞、唐云、程十发,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丁聪、黄永玉、卢沉和王己千,朱德群,方召麟等老一辈艺术家,都曾为这个年轻画院的成长倾注了心血,亲身参与过画院的艺术活动。在画院发展的道路上,更有千百位海内外的画家,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中国美协、国家画院(中国画研究院)和各兄弟画院、各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专业机构都为扶持这个美术界的小弟弟作了大量的工作。深圳画院得以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成长,我们倍加珍惜。
五十年前,周总理殷切希望中国画院“今后能团结中国的画家,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吸收外国绘画的长处,努力创作,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培养后代,让百花齐放,众美争妍,为创造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美术而斗争。”照亮了新中国画院发展之路。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发表,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画院建设又欣逢这一繁荣文艺的大好机遇。今天,仍然年轻的深圳画院,要认真继承新中国画院的优良传统,更要解放思想,认真探索新时期画院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体制创新、艺术创新的实践成果,来实现画院这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研究机构的价值和自我超越。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迎来36华诞的深圳,正是青春勃发,壮志满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勇当先锋。扎根于这片改革开放沃土的深圳画院,在建院30周年之时,自当不忘初心,奋楫争先,创新不止,勇于担当,以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原创的优秀成果,为深圳发挥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提供文化支撑,用深圳画家的画笔为更新更美的春天故事增添浓墨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