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真情”两个台湾艺术家眼中的云南作品展暨于湧蔡振源艺术创作研讨会
两个台湾艺术家眼中的云南印象,颠覆你的想象。除了孔雀大象和苍山洱海,台湾艺术家眼中的云南还有什么令他们难以忘怀呢?11月19日下午将在昆明紫云青鸟?云南文化创意博览园举办的“印象?真情”——两个台湾艺术家眼中的云南作品展暨于湧、蔡振源艺术创作研讨会将会给出答案。如果你亲临现场,你看到的作品也许会颠覆你对云南的艺术想象。
“印象·真情”系列活动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云南省文投集团、昆明经开区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指导,云南绿雪斋艺术馆具体承办。活动现场将展出50件作品,其中于湧陶木、木石艺术作品30件,蔡振源水彩、油画作品20件。展览开幕之日,还将邀请云南省艺术界专家共同出席两人创作研讨会,分享创作心得,把脉创新成果。
蔡振源、于湧两人都来自台湾,但都常居云南,把云南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真情出真品,两人独特的艺术作品在多个场合展览展示,也多次获奖,市场反响强烈。蔡振源把云南视为他产生最大情感的空间,他说:“我喜欢云南,这里最美的是情感。”于湧在云南成就了他的艺术之梦,“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作品的增值与否,不在于你的刀法多好、手艺多优秀,而在于是否能打动人心。”组织机构把两位台湾艺术家的作品放到一起展览、研讨,希望提供另一种观察云南的视角,感受云南别样之美,提升云南在全国艺术高地中的独有价值。
蔡振源的水彩画创作打破传统技法,以独特的审美视角表现内心情感,在水彩画传统技法上融入国画写意意境,巧妙处理光线、透视、色彩等元素以营造表现的氛围,在技法上独树一帜,中西融合,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及感染力。国外专业艺术机构评点其作品具有“心灵疗伤”作用,能拉近观众与作品的距离,引发心灵共鸣及精神沟通。蔡振源自2013年旅居云南,寄情于山水之间,激发了澎湃的创作灵感,将情感用画笔抒发到极致。他多次婉拒北京和巴黎画廊等艺术机构的邀请,发愿将余生留在云南继续创作。
于湧,云南绿雪斋艺术馆馆长。1998年底开始长居云南,致力于雅石、残陶与木雕、金属等多种元素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具表面的指征意义,更蕴含生活哲理。云南著名作家、艺术评论家汤世杰老师评价说:“于湧的巧思在于将大自然已塑造成形的各类物件以其慧眼诗心加以过滤,尔后再度组接,呈现别样姿彩。黯然旧物一经他手,顿时润泽沉着、光可鉴人。驻足面对,细细揣摩,于会心处,便会思若潮生,感慨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