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十年”2016年“昙华林之路奖学金”十周年特别展
越过山丘-—为《昙华林之路》奖学金十周年作
徐勇民
每个季节校园都有自己的主题歌。
毕业典礼的告别与开学典礼的期待,仅隔一个季节,启幕谢幕仿佛瞬间,各自故事则刚刚开始。“昙华林之路”奖学金的设立,到今年已是十周年。获奖同学的年龄渐次全是80、90后,算一算,到现在已是00后的了。
2006年曾梵志先生在湖北美术学院设立“昙华林之路奖学金”,夫人何丽君(也是我们的校友)拨冗专门设计画册。首次分别在汉渝两地的美术学院和北京大学举行颁奖并展出作品。高等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和公益性就这样一步一步开始以校友的回馈显现。
为支持鼓励学生,梵志夫妇还提供了获奖学生赴渝旅资。回想当时有好些同学未能成行。为此,我们有些迷惑,是不是学生们担心出行几日老师布置的功课完不成?是不是担心在摄像机前一问一答怯场说不出话来?还是已获荣誉不忍再享额外优待?这又是不是楚地古来人们只顾做好事情,静观世事,待机会有更大动作的禀性呢?人头攒动的颁奖典礼,几位未露面的学生是不是以未成行的自谦方式显出了另一种可嘉品质?只能作如是想了。
如果从首届获奖的学生年龄算起,当迈入而立之年了。领奖台上笑呵呵有的连双肩包还未及卸下的获奖者,今在何方?
每年看台上领奖学生们的样子,想到入学军训。一个个努力齐整地迈出正步,队列中有的帽沿低压,后脑勺黑发乱作一团,有的甩出紧绷绷的腿,险些踢到前排同学的腿股。碍于观礼台上正行注目礼,只得运用想象力,将眼前的迷彩一片看作是大阅兵似的彩排。
由此想到,学生们的可爱之处是这样的:比方学车,有时,你仅示意了一下,他便猛踩油门径直向前,头都不回。何况教练说过不能回头的,必须的。有时,你令他轰踩油门,他会弯起手臂,亮出肱二头肌做出加油的样子,车,还在原地。更多时候,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学生们看你口沫横飞喋喋不休,一一面色淡定如常。
沿昙华林之路走到今天,一年年过去,一幕幕闪现。经典曲目用不着排演,台上主人公的学业过往艺术步履编织出的其实是中国故事。人所共知的青涩、刻苦、挫败、成功......用岁月记载着心智成熟的每一个截面。履历表填入的只是荣誉,其它所有一概不见,只有心中明明白白。
今年秋季,曾梵志先生国内首个大型展览《散步》在北京举办。答谢晚会上播放了纪录片,73小时的记实长度最终剪辑成十几分钟的画面,记录了梵志先生创作的真实场景。他极度专注创作的巨幅画面,神色交织,直到最后,对着镜头笑了,一晃而过。巨幅画面推移布满屏幕。此刻,从40后50后60后直至90后的不同年龄不同届别各有成就的校友们相聚合影,追忆青春岁月逝去的长长短短,分享昙华林之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从当年昙华林校址到今天的藏龙岛校区,昙华林是我们的出发地,永远的。
记起一位颇得学生喜爱的教师曾热荐李宗盛的《山丘》,说是年轻人好喜欢,我忙索曲聆听,生怕年龄代沟不小心哪一镢头下去挖得更开。这支2013年完成的歌,其实早10年就开始谱写。人生十年,“想说的却还没说的还很多,年轻人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无知地求索,羞耻于求教,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真的,这是一首让人轻轻地唱着淡淡地记着的心底的歌。
艺术生涯漫长,不应受学历教育所限。从学院教室画室到艺术家工作室,有两类情感词组相继穿越组合,一半是世界的、灰色的、焦虑的、悲天悯人的;一半是个人的、阳光的、自在的、闲适优雅的。错乱的丛林荆棘和素洁的幽致园林,悲情段落和轻松章节一直都是前前后后同时书写,唤起我们回到视觉艺术中不可复制的体验——对寻常图景不寻常的表达和对不同寻常事物的寻常再现。
20世纪初,人们曾预言艺术的机械复制会毁掉艺术品泛出的灵光。可我们经历的事实是,直到今天,人们并没有丝毫减弱在原创中进行表达的视觉渴爱。
学院经典教育,当代艺术洗礼,中国文化元典精神的熏陶,梵志先生沿着昙华林之路前行。对艺术语言表达的本体追求同时,不忘对社会责任的文化担当。几年来,在我们相互间的恳谈中,预示出“昙华林之路”将会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以专注锋利的目光定格于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不同寻常的历程,用思考与实践续接上中国故事的叙事能力,催促思维批判力在自己单纯的心灵中变得有那么一点点早熟。
即便无人等候,也要越过每一个山丘。
2016.10.15于昙华林学园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