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最近十余年,对新语言形式的探索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生活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或出于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或出于本能的对抗意识、想要摆脱前人“影响的焦虑”,更加热衷于尝试创造自己的语汇,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发现经过历史不断累积之后,留给后人的空间日益缩减,既定的艺术语言样式可供艺术家腾挪的余地已经不大。于是,不论是来自对前人东拼西凑的模仿,还是对艺术史断章取义的曲解,都成为重构艺术史“初级阶段”的必由之路。另一种情形是,艺术家更加宽泛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造成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边缘日益模糊化,这使得在既有的、已经固化了的传统雕塑样式之外,又平行派生出许多新的表达概念。这就是所谓的“复调”——即指与主旋律并行的若干各自具有独立性的旋律线,与主调有机的结合,和谐地流动、展开,构成多声部音乐。这里借用了一个音乐术语,来喻指当代艺术语言生态的丰富性。雕塑的未来,到底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现在无法下定论。无论如何,若干个相互争鸣的声部所构成的当代雕塑语言环境,不仅是当代艺术动听的章节,也孕育着文化发展的多重变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代青年进行形式实验的热情要远远高于挖掘精神内涵的热情。这或许会使得艺术的功能变得更加纯粹,也正好符合艺术发展的本质规律。但其实反过来讲,倾向于形式语言的研究,也潜藏着精神意识的主动抉择。本次展览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充分关注这类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自己时代专属的话语特色的诉求,以此展现中国最年轻一代雕塑家对社会与艺术的思考、对形式与语言的探索,并揭示中国的学院内艺术教学与当代艺术思潮相交融的态势。